《廣東省高溫天氣勞動保護辦法》規(guī)定,每年6月至10月期間,勞動者從事露天崗位工作以及用人單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將作業(yè)場所溫度降低到33℃以下的,用人單位應當按月向勞動者發(fā)放高溫津貼,違反者處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。據報道,目前廣州一些建筑工地、搬家公司、快遞公司仍未給工人發(fā)放上月的高溫津貼,但廣州市勞動監(jiān)察支隊未接到相關投訴。
建 筑工地、搬家公司、快遞公司是高溫露天作業(yè)集中的場所,工人在高溫酷暑下流著汗水辛苦勞作,應當享受用人單位發(fā)放的高溫津貼,這種寫在《廣東省高溫天氣勞 動保護辦法》上的“紙上的權利”,在現實中為何很難兌現?用人單位不按規(guī)定發(fā)放高溫津貼,侵犯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,勞動者為何不向職能部門投訴,不去法院 打官司,而寧愿吃“啞巴虧”?
個 中原因說起來并不復雜,用黃埔大道上某建筑公司一名工人的話說,“為了一百多元(高溫津貼)丟一份工作不值得”———在勞動者普遍弱勢、用人單位相對強勢 的當下,一個工人如果非要就高溫津貼問題和用人單位“較真”,其結果很可能是,用人單位向他補發(fā)高溫補貼,同時讓他卷鋪蓋走人。在如此權利格局下,對大多 數普通勞動者而言,是要一百多塊錢的高溫津貼,還是要一份踏實的工作,答案是不言而喻的。
勞 動者在高溫條件下工作卻領不到高溫津貼,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卻未見奮起維權,這不僅會造成勞動者的“經濟貧困”(勞動報酬受損),更有可能加劇他們的“權利 貧困”。長期以來,由于環(huán)境的制約和基礎條件的缺失,普通勞動者缺乏參與制定規(guī)則、完善制度的渠道,使得他們不少人權利意識淡薄,維權能力低下,在權利受 到侵害的時候,或者缺乏明確的感知和嚴重的被侵害感,有意無意選擇沉默;或者雖有維權沖動,但因缺乏足夠的自信和能力,而終難有所作為;或者采取了實際的 維權行動,但很快就碰撞得頭破血流。久而久之,一些勞動者愈發(fā)陷入深重的“權利貧困”之中,依法維護自身的權益,在他們那里或將成為一個遙遠的故事。
對 處于“權利貧困”的勞動者,外力施加的權利救濟尤為重要。職能部門要大力督促用人單位按規(guī)定向勞動者發(fā)放高溫津貼,對違反者堅決予以處罰。更關鍵的是,從 政府勞動保障部門、司法機關、工會組織到有關社會團體、公益機構、新聞媒體,應當全力履行職責,充分發(fā)揮各自優(yōu)勢,匯聚起強大的合力,通過辦理個案、組織 培訓、輿論吁請以及堅持不懈的維權實踐,形成激活勞動者權利意識、提高勞動者維權能力、為勞動者維權提供具體支持的多層次、全方位的權利救濟體系,幫助勞 動者走出“權利貧困”,及時維護勞動者包括高溫津貼在內的各項權利。
我 們期待,今后勞動者可與用人單位平等協(xié)商,就高溫作業(yè)和高溫天氣勞動保護事項訂立集體合同或專項合同,用人單位將高溫津貼納入工資總額,向勞動者及時、足 額發(fā)放高溫津貼(而不得以生意不好、經濟不景氣等理由拒付高溫津貼,更不能對“較真”的員工打擊報復),成為一種理所當然、無可爭議的常態(tài)。